北疆企業到南疆開拓市場,南疆農民到北疆務工賺錢
  南北疆交流日趨頻密
  亞心網訊(記者石速於兮實習記者劉娟)長期以來,在不少新疆人心目中,從南疆到北疆或從北疆到南疆工作、生活,需要很大的勇氣。天山的橫亘阻隔,不僅讓南疆和北疆在氣候等自然條件上差異巨大,也使得兩個區域在種植結構、發展水平、文化背景上存在一定的差異。
  然而,隨著現在新疆“五化”的同步發展,越來越多的新疆人摒棄了地域概念和傳統觀念,跨越天山,實現人生夢想。在既熟悉又陌生的環境里,他們見識了新疆的大美,找到了自我的價值。
  開拓市場
  “我們公司的節能烘乾房正在葉城縣加工杏乾,你到南疆採訪時可以去看看。”7月6日,博樂市延齡鋼製品有限公司董事長朱延齡對記者說。
  從天山西段北麓的博樂市,到昆侖山腳下的葉城縣,要把大型烘乾設備運過去,需要繞道烏魯木齊市,然後越過天山山脈,再穿過塔克拉瑪乾沙漠,行走2000餘公里路程。而且,廠家把設備運過去後,還要負責安裝調試,幫助農民操作。對企業來說,這是距離遠、成本高的投入。
  但朱延齡卻沒這麼想,他算的是大賬。5年前,他剛研製出農作物烘乾設備時,市場定位針對的是家門口的枸杞產業。伊犁河谷一些縣市和團場瞭解到這種機器後,將這種設備引進過去烘乾杏子和啤酒花,阿勒泰地區一些種植大戶則用該設備烘乾打瓜子。這時,朱延齡在想:南疆的塔里木盆地處處是“瓜果之鄉”,何不進軍南疆市場?
  當然,開拓南疆市場並非想象的那麼簡單。博樂市延齡鋼製品有限公司市場部經理李超飛說:“職工們一直在夏季相對涼爽濕潤的博州生活,突然被派駐到南疆,都擔心適應不了,更重要的是南疆大部分農民不懂漢語,過去後沒法溝通交流。”
  現在看來,這些困難都不是問題。記者在採訪該公司派駐到阿克蘇地區、和田地區的技術員時,他們不時用南疆維吾爾族人說漢語的口音回答問題。在南疆,他們和村幹部、農業合作社負責人、種植大戶成了好朋友。農民的杏子、葡萄、核桃、紅棗等農作物成熟後,他們的工作進入了一年中最繁忙的階段,像對待自家的勞動果實一樣,他們小心翼翼地把好從果實採摘到成品包裝每個環節。為誰家服務,誰家就將他們當成親人,把茶水飯菜送到烘乾房跟前。
  “在開拓市場上,我們不分北疆南疆,農民只要有需求,我們就設法滿足。針對南疆農民收入偏低的現狀,我們不斷改進節能技術,研發出循環熱對流節能烘乾房、抽風式烘乾房等5項發明專利,使傳統的七八十個小時烘乾過程縮短為四五十個小時。雖然這使公司投入研發經費500餘萬元,但擴大了農民的增收空間,我覺得值。”朱延齡說。
  記者在烏魯木齊市華邇佳制衣有限公司採訪時,該公司董事長呂春華說,南疆有很多商機,中小企業到南疆建立分廠,無疑可以擁有良好的發展平臺。
  務工賺錢
  在新疆二道橋大劇院,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年輕靚麗,遠離家鄉,但有個共同的心愿:在第二故鄉烏魯木齊市務工,願這座城市越來越美麗。
  務工者中,23歲的熱孜婉古麗已經做服務生快3年了,她的男朋友也在這裡上班。這幾天,兩人滿懷甜蜜地告訴著每一個認識的人:“過完肉孜節,我們要回到老家莎車縣結婚。”隨著婚期越來越近,兩人又捨不得離開烏魯木齊,捨不得二道橋大劇院的同事們。
  在二道橋大劇院餐飲部經理毛玉明眼裡,熱孜婉古麗是一個善良又上進的姑娘。她高中畢業後為了減輕家庭負擔,早早出來打工,打工期間不忘學習英語,而她的男朋友一直在學習計算機技術。“我們回到家鄉後,想用這幾年的積蓄開一個打印店,我相信我們的生活會越過越好的。”熱孜婉古麗憧憬道。
  在二道橋大劇院140名員工中,少數民族員工占到80%,他們基本上來自南疆。毛玉明說:“很多員工掌握了一定的職業技能後,找到了實現自我價值的平臺,就不願意回老家了,在烏魯木齊成了家。現在,南疆的年輕人觀念很開放,高中畢業後希望到大城市發展,他們從服務員、廚師、保安等平凡的崗位乾起,腳下的路越走越寬。”
  熱依罕姑麗是二道橋大劇院的前廳領班,兩年前,她和朋友離開圖木舒克市來到烏魯木齊市打工。她很快適應了崗位,一直表現得很優秀。去年,想到丈夫和妹妹都在老家閑著,她就打電話讓他們過來,推薦他們在二道橋大劇院分別當保安和服務員。一家人樓上樓下,工作生活兩不誤,過著快樂的生活。
  記者瞭解到,南疆的農村富餘勞動力來烏魯木齊務工,已經分佈於各行各業,有些行業的務工人員大都出自南疆某個縣,大批務工者給烏魯木齊市增添了發展的活力。不只烏魯木齊市,在昌吉市、呼圖壁縣等天山北坡一帶,大量的南疆務工人員活躍在企業和農場。尤其是到了棉花采收季節,南疆一個村甚至一個鄉的農村富餘勞動力會在農村務工經紀人的組織下,成群結隊來到北疆務工。
  交流服務
  南疆與北疆的人員流動,是兩個區域間的雙贏,人流提升著兩個區域的人氣,推動著整個新疆的經濟發展。
  在引進南疆勞動力方面,昌吉市無疑做到了“率先”。昌吉市大力促進第三產業發展的目的之一,就是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在新疆際華七五五五職業裝有限公司,800餘名員工中有600餘名新疆籍員工,而新疆籍員工有不少來自南疆。由於該公司註重拴心留人,在收入分配和住房上實施優待措施,一些員工希望長期在這裡工作,漸漸變成了“昌吉人”。
  北疆最大的外來務工人員集散中心,幾年前在呼圖壁縣自發形成。7月4日,該縣勞動就業服務局局長裴成友告訴記者,通過呼圖壁縣勞務市場每年解決就業的人員達數萬人,這些人有三分之一來自南疆,他們在勞務市場獲得務工信息後,分流到呼圖壁縣或附近縣市、團場的養殖、種植、建築等領域務工。
  為了讓流動人員“第一時間”充分感受到“家”的溫暖,呼圖壁縣聯合當地企業投資2000萬元,修建了集職介服務、培訓、勞務引進和輸出、維權、勞務派遣、農民工轉移等為一體的人性化服務管理市場,還積極開展流動人口流出流入地協作管理、出租房屋星級評定、建立房東協會等活動,從制度上保證了流動人口和出租房屋服務管理措施的全面落實。
  同時,呼圖壁縣把解決流動人口居住問題作為重點民生工程之一,結合棚戶區改造,投資1900餘萬元在勞務市場內建設了380套農民工公寓,由企業承包管理,以每戶每月50元至60元的標準出租給流動人員。
  “在解決南疆勞動力就業方面,我們不僅做好勞務市場的服務,還主動與南疆一些縣市的單位對接,探索共同做好勞務合作的新模式。”裴成友說。
  記者從布爾津縣、沙灣縣等一些縣市瞭解到,隨著旅游業的升溫,來自南疆的務工和經商人員在不斷增多。同時,北疆的大學畢業生到南疆就業,北疆的員工受企業委派到南疆工作,也是常見現象。
  ■短評
  流動產生活力與生機
  □記者於兮
  不管是開拓市場,還是務工賺錢……這些在流動中獲得財富與改變命運機會的社會現象,都讓我們看到,流動是一個社會充滿活力與生機的源泉。
  從南疆到北疆創業,從北疆到南疆創業,或從內地到新疆創業,從新疆到內地創業,他們善於激發自身的積極性,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給天山南北社會系統註入強大的活力,推進了天山南北的進步和發展。
  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以及自治區黨委八屆七次全委(擴大)會議上,都提到要加強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動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這也間接地提示我們,中央和自治區正千方百計暢通新疆大地的流動機制,鼓勵人們要勇於跨越思想或地域等方面的壁壘,敢於挑戰,敢於流動,敢於追求美好的生活。事實證明,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更是人們願意流動的普遍內生動力。而讓不同人群和諧共處,攜手融入不斷發展的工業化、城市化圖景中,是今天社會管理需要破解的新課題。
  馬克思說:“大工業的本性決定了勞動的交換、職能的更動和工人的全面流動性。”眼下,新疆科技的進步,社會化大生產的不斷拓展,產業結構不斷向更高層次演變,客觀上創造了新的社會崗位,同時也創造了社會流動的需要,只有通過社會流動,新的社會崗位才會有人去充實,才能實現勞動力和人才的合理配置。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人調動自身的積極性,並且通過努力奮鬥,實現美好生活的願望。
  ?  (原標題:新疆北疆企業到南疆開拓市場,南疆農民到北疆務工賺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shrinimir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